专访省住建厅副厅长王胜熙
W020180807379396249163.jpg
  • 主 题: 专访省住建厅副厅长王胜熙
  • 时 间: 2018年08月07日 星期二 10时00分
  • 地 点: 中国福建政府网
  • 嘉 宾: 省住建厅副厅长王胜熙
  • 内容摘要:2018年8月7日(星期二)10时,福建省住建厅副厅长王胜熙接受中国福建政府网专访(视频录播、文字直播),就“历史建筑保护利用”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欢迎网民踊跃提问,积极参与!
王副厅长


  谢谢大家,再见!
  

主持人


  刚才王副厅长讲的这些问题给政府和主管部门,甚至全社会都提出很多在文物建筑、历史建筑保护方面能够开拓更多的常识和思路,也提供了新的方向。今天非常感谢王副厅长做客我们的节目,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王副厅长


  我们也希望通过在线访谈活动,展示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街区、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风貌,解读福建福建历史、福建文化,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历史建筑保护的良好氛围。下一步,我厅将进一步总结成功经验,借鉴国际理念,健全长效机制,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让历史建筑与新时代现代化建筑交相辉映。
  

王副厅长


  二是发展休闲旅游。如永泰县嵩口镇将建筑与文创紧密结合,开发九重粿、水晶饼、线面和竹编等嵩口特色工艺,整理、挖掘、恢复传统文化,探索建立体验工坊,发展体验旅游。三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如屏南县漈下、厦地、前洋、龙潭、降龙、芳院等村落,有序修复部分重点民居,涌现了40多间农民画室、艺术空间,带动了50多家青年旅馆、咖啡吧、摄影俱乐部、民宿、客栈、餐饮店、特产店的创办和发展,吸引了10000多名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及爱好者,在屏南驻留时间少则几天,多则几个月,有的甚至长期留在了屏南。四是打造学术基地。如福州市成立名城研究中心、惠安县成立闽南古建筑研究院,福州“三坊七巷”正在申请成为全国建筑设计大奖赛颁奖基地等。
  

王副厅长


  建筑是用来居住和开展各种活动的,因此,我们一直倡导“保护历史文化,不是保护凋敝”理念,按照“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原则,支持各地在历史建筑修缮时进行适当改造,增加必要的配套设施,符合现代人的生活居住需要,植入现代功能,依法开展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开办展馆和博物馆等特色活动,以适度开发利用促进有效保护。目前历史建筑主要有以下几种利用模式:一是发挥公共展示功能。如福州市“三坊七巷”建设“全国首个社区博物馆”,建成并开放福船文化博物馆等20多个展示馆,永泰县利用废弃庄寨改造成立中央美院范迪安院长工作室、博物馆和实践基地等。
  

网友平平


  建筑一定要有人住,如果长时间没人住就会损毁,因此历史建筑利用也是很重要的方面,请问在历史建筑利用模式方面省住建厅有什么举措?
  

王副厅长


  2016年,我厅会同省文化厅部署各地开展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的定线落图和挂牌建档等工作,着力解决旧城改造过程中因资料不清被“偷拆”、“误拆”问题。同时,要求旧城改造中对留存的50年以上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进行普查甄别,防止旧城改造过程中“拆真古迹、建假古董”的建设性破坏行为。下一步,我厅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总结经验教训,采取具体措进一步加强旧城改造中历史建筑保护。
  

网友小猫


  近年来,我省在历史建筑保护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旧城改造中还不时出现历史建筑被拆问题,请王副厅长简要介绍省住建厅采取哪些措施加强旧城改造中历史建筑保护?
  

主持人


  下面我们看一下网络平台上网友问题。
  

王副厅长


  这些年,福建省采取树典型、促带动的方式,2014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5000多万元(2017年起提高到1亿元),重点扶持10-15个传统村落和名镇名村保护改善提升,通过树立示范典型,以点带面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各市县也加大投入,并带动社会资本和村民投工投劳,累计投入资金50亿以上。如龙岩市连续5年每年拿出1000万建立保护基金看;福州市永泰县连续3年每年拿出2000万专项资金用于保护。
  

主持人


  历史建筑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请王副厅长介绍我省在资金方面如何支持历史建筑保护整治?
  

王副厅长


  二是培养工匠队伍。2014年起,先后培训农村古建特色工匠4000余人。引导省四建等一批施工企业成立古建筑施工队伍,永泰嵩口镇和邵武和平镇,组建本土工匠团队。三是加大宣传。协助或组织编制出版《八闽古城古镇古村》《福建省传统民居类型全集》《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福建篇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街区画册等历史建筑相关书籍,拍摄纪录片,通过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开展全方位宣传,提高公众对历史建筑保护的意识,让他们认识到历史建筑修缮不是“求新、求洋”,而是应该保留它的历史原貌,保留历史记忆和信息,保留和传承特殊的工艺技术。还有,针对古建筑修缮成本高的现状,鼓励新技术应用,如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不但可以进行准确比对,还可以大大减少测绘成本;推行非文物构件标准化生产,降低古建筑修缮费用。
  

王副厅长


  一是发挥专家作用。历史建筑专家来自庙堂之上,更来自田野之间,在大学、设计院专家教授之外,八闽大地还有一大批民间的实践专家,他们热爱传统文化,热心老建筑,热衷古建筑,这些也是我们的技术支撑。发挥专家团队的指导,更重要的是通过他们传、帮、带,带动成千上万的从业人员。同时加快青年专业人才培养,如引导成立青年建筑师协会,福建工程学院成立福建传统村落与历史建筑研究中心,积极参与历史建筑保护利用。
  

王副厅长


  近年来,针对保护修缮存在的问题,我厅先后出台《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选办法》《福建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和整治导则》《福建省古建筑保护修复工程预算定额》《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保护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标准和规范性文件指导历史建筑修缮。同时,进一步发挥专家作用、培养工匠队伍和加强宣传。
  

主持人


  王副厅长,现实中有些历史建筑往往过度修缮,影响了原本的风貌和韵味,请问省住建厅有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王副厅长


  历史建筑普查工作量确实非常大,大量建筑是分布在偏远农村,我们创新举措,摸清家底,建立保护目录。一是主动普查,2014年起我们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委托福州大学、华侨大学、福建工程学院、厦门理工学院等多所具有建筑工程专业的高校,从城市到农村逐城逐镇逐村开展普查,初步登记历史建筑5万多栋,交给各市、县组织专家论证筛选,分批公布。二是旧城改造时普查甄别,要求各地在实施旧城改造时,对改造区域内50年以上的建筑进行普查甄别,符合历史建筑标准的,及时公布为历史建筑。三是强制公布,通过信访、举报等渠道,发现普查遗漏的历史建筑,建议督促有关市、县政府按程序公布,予以保护。
  

主持人


  历史建筑点多面广,并且大量零散分布在城市旧屋区和偏远农村,开展全面普查,建立保护目录,工作量非常大。请问王副厅长省住建厅是如何推动普查和认定工作的?
  

王副厅长


  搞好城乡规划建设是住建系统的一项重要职责。搞建设,首先要做好保护,尊重历史,尊重古人,尊重过去才有未来,从历史中吸取营养、吸取智慧是住建工作的基础,保护历史、传承历史、创造历史,这是我们一代人的历史责任。近年来我厅抓的主要工作:一是摸清家底,构筑保护体系;二是实施重点工程,树立示范典型;三是创新模式,推进活化利用;四是加大培训力度,打造本土工匠团队;五是加强技术研究和服务,提升保护修缮水平;六是强化规划引导,防止建设性破坏;七是强化宣传引导,营造全民参与氛围。
  

主持人


  近年来,在国家大形势的影响下,大家对历史建筑保护的意识明显增强,我省在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有力提升了社会各界保护历史建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请王副厅长介绍下省住建厅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是如何推动这项工作的。
  

王副厅长


  三是为加强历史建筑集中成片区域的整体保护,明确空间格局、景观风貌、建筑样式等较完整地体现地方某一历史时期地域文化特点,具有一定规模,但尚未达到历史文化街区标准的,应当公布为历史风貌区,参照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管理。
  

王副厅长


  《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与其他兄弟省市相比,还是有些特别的地方:一是对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保护进行立法,在全国还是首次。二是明确符合条件的历史建筑未被确定的,可以报省政府同意后,直接确定为历史建筑,如《条例》第四章保护措施中专设一节历史建筑保护,对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提出具体要求;第五章第五十条规定“省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全省历史建筑普查,发现符合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而未确定为历史建筑的,可以向建筑所在地城市、县人民政府提出确定为历史建筑的建议;建议未被采纳的,可以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后确定为历史建筑并通报所在地城市、县人民政府。
  

主持人


  王副厅长,2017年3月,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并颁布了《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条例》,2017年7月1日起施行。请问,这部地方性法规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王副厅长


  加强历史建筑保护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已讲得非常清楚、非常到位、非常深刻,他多次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2002年4月,他在为《福州古厝》一书作序中写到:“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历史建筑在城市、在农村是记忆,是文化基因,是文化延续和精神依归,是构成城市、农村个性风貌的重要基础。大家都在检讨“千城一面”“千村一貌”,就是缺少个性。个性与风貌的塑造,一在于自然空间形态,二在于人文特征,历史建筑就是人文特征的重要载体和基础。
  

主持人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历史文化保护作出重要批示指示,目前全国上下都非常重视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作。请王副厅长给我们介绍一下加强历史建筑保护的意义。
  

王副厅长


  我省历史悠久,南宋时曾设1府5州2军,共计8个,故有“八闽”之称。八闽大地因“山多地少、交通不便”等地域、空间和历史等原因,形成了一大批具有不同风格和风貌的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区、传统村落、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凸显了福建地域特色。目前,全省历史文化名城8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4个;历史文化街区20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16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63个,其中国家级名镇13个、名村29个,省级名镇32个、名村89个;传统村落732个,其中国家级229个,省级503个;第一批已公布历史建筑4071栋。名镇名村数量居全国第2位,传统村落居第6位。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历史建筑保护,省委于伟国书记多次强调要保护好历史建筑,保留城市记忆和乡愁,省政府唐登杰省长也多次批示要切实加强历史建筑保护,还有大量社会有识之士、乡贤和民间古建筑爱好者在积极推动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实践,近年来涌现出鼓浪屿、三坊七巷、上下杭、永泰嵩口、和平古镇、连城培田、福安廉村、屏南漈下、尤溪桂峰等一批保护利用示范典型。
  

主持人


  王副厅长,今天我们访谈的主题是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请王副厅长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省历史建筑资源情况?
  

省住建厅副厅长王胜熙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你们好!
  

主持人小乔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来到福建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参与我们今天的在线访谈。今天由省住建厅王胜熙副厅长就“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有关工作与网友做一个交流与探讨。王副厅长,您好!
  

W020180807379396249163.jpgW020180807379397564688.jpgW020180807379396985046.jpgW020180807379398143999.jpg